橡胶辊遇热变形
制粒的标准?
是指在制备颗粒状物质时所需满足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颗粒形状:颗粒应具有一定的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类似圆柱形,以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
2. 颗粒大小:颗粒的大小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颗粒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其使用效果。
3. 颗粒均匀性:颗粒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即颗粒之间的大小和形状应尽可能一致,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颗粒密度:颗粒的密度应适中,既要保证颗粒的稳定性,又要考虑颗粒的储存和运输成本。
5. 颗粒硬度:颗粒应具有一定的硬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易碎或易破碎。
6. 颗粒含水量:颗粒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颗粒的稳定性和质量。
通过以上标准的要求,制粒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均匀性和稳定性的颗粒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医药、化工、农业等。
包括:
1. 颗粒大小:颗粒大小应均匀一致,以满足药物的释放和溶解性能。
2. 硬度:颗粒应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保持药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外观:颗粒应呈均匀的白色或灰白色,无杂质和色斑。
4. 崩解性:药片应能在规定时间内崩解,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效果符合要求。
5. 含量均匀度:药片中药物的含量应符合规定,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稳定性:药片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7. 生产效率:制粒过程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8. 环保性:制粒过程应尽可能***用环保的工艺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刷牙的?
据说,古代人掌握了很多的刷牙方法,曾经在辽代墓葬中就出土过骨质的牙刷柄,这说明古代人还是有洗漱的,经过研究表明,距离现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用青盐或者蘸上一些药物,有很多出土的文物里面发现了很多刷牙工具,比如杨枝、还有我们现代所谓的牙签,印度的木齿等等。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水、茶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西晋时出现了“牙签”的记载。晋代陆云在致其兄的书信里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详,但可看出牙签在当时尚属稀罕之物。牙刷的出现起源与元朝,百姓大多使用刷子一样的东西沾盐水清洁牙齿。
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 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许多护齿措施。在《礼记》中,“鸡初鸣,咸漱”的记载,这证明我国人民于2000年前就知道要早晨洗脸、漱口了。刷牙是在漱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洁牙方法。 秦汉时期: 口齿科疾病在秦汉时期,虽然尚不知有否专科著述,但从有关文献叙述和出土文物等,仍可看出其医疗保健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sdw.com/post/12533.html发布于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