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0f3d30c8

沧州橡胶辊,沧州胶辊厂

C0f3d30c8 04-16 34
沧州橡胶辊,沧州胶辊厂摘要: 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泸定桥,又名铁锁桥,现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
  1. 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泸定桥,又名铁锁桥,现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上面。它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年)建成,全长有103米,宽有3米,13根铁链固定,共12164个铁环,重有40余吨。它是古代桥梁建筑杰出的作品,也是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渡河河水湍急,四周也比较陡峭,对于这样的形式,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把泸定桥架上去的呢?

关于怎么建这座桥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怎么把铁链牵引到江的对面。当时,为了解决这一件事,好多能工巧匠聚集到一起,商量讨论着怎么把这个问题克服过去。商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最终决定***用索渡的方法把铁链穿到江的对面,也就是把粗的竹索系到对岸,然后在每个竹索上又穿上短的竹筒,这样一步步把铁链穿到江的对面。短短一年时间。泸定桥便完工了,可见其速度之快,并且古人能够在如此湍急的大渡河上建好一座桥,可见其古人的智慧之大。

提到泸定桥,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战役,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当年敌人要是炸掉泸定桥,红军是不是就过不了大渡河了?

沧州橡胶辊,沧州胶辊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泸定桥共有十三根铁索,九根铺着木板作为桥底,两边各有两根是护栏,当时敌人为了阻止红军从桥上过河,确实拆除了桥板,但是根据守桥的川军是所谓的“两枪兵”,也就是一只***,一只大烟枪,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已经很差,拆桥板的速度也很慢。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军的行军速度非常快,从28日早上接到强夺泸定桥的任务,到29日早晨打响泸定桥战役,中间虽然只有短暂的24小时,但红军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昼夜急行军240华里,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所在。

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的行军速度,即便放在如今装备齐全、衣食无忧的特种兵面前,昼夜急行军120公里,也是很难完成的艰巨任务,况且还是在山路崎岖的地带,当时的困难,可行而知。

沧州橡胶辊,沧州胶辊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如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七律长征》描述的那样:“……五岭逶迤腾细浪……大渡桥横铁索寒……”,场面气势壮观,又突现出红军长征的艰苦与顽强的斗志。

泸定桥的历史渊源与修建方法

在藏族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他们口口相传的是,修建泸定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连接到对岸,怎么办呢?

沧州橡胶辊,沧州胶辊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工匠们尝试了很多方法搜失败了,但是突然之间,出现一个藏族大力士,他自称自己力大无穷,可以用力气让铁链过案,于是他就在两个腋窝之间各夹一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运完所有的13根铁链之后,因为劳累过度而不幸去世。

当然了,这样的故事肯定是民间传说,目的就是为本就神秘的泸定桥更添神秘。

查阅资料可知,泸定桥由十三根铁链组成,总重达到40多吨,这样的重量,肯定不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就能完成安装的。

***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的一首《七律·长征》。写出了红军跨越25000里的漫漫长征路,历经千辛万苦、饱受极寒酷暑,却能够乐在其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天下为公的大无畏精神。

而长征路上最为惊险的一幕便发生在大渡河上。这便是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役。勇敢的红军突击队,迎着敌人的炮火和军事封锁,冒着生命的危险一边攀岩着铁锁一边还击着对岸的敌军炮火,愣是跨越了崇山峻岭间的大渡河,彻底的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因此泸定桥也随着这一***成为了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一座桥梁。但实际上泸定桥的***远非如此简单。

大渡河上的这座铁索泸定桥修建于康熙晚年。距今已有300余年。全部***用铁链加铁锁环环相扣而成。在当时便是中国最大的铁索桥。因此泸定桥修成之日。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写泸定桥三个字,可见泸定桥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曾几何时,太平军的领袖之一翼王石达开因天京事变之后,因受到天王洪秀全的排挤因此愤而从天京出走之后率领十余万太平军,一路向西跨越十余省,最终兵败大渡河。被俘后表现出了英勇的英雄气概最终遭遇了惨无人道的凌迟之刑而亡。

泸定桥的修建,在当时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项工程。全部***用铁锁的结构横跨两岸的崇山峻岭。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机械设备,建成这一切全部依靠的是人的智慧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泸定桥***用了13根铁索连接而成。全部共用了12164块铁环。加上两岸的桥墩和桥引共计41吨之中。

当时为了修建这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可谓是煞费苦心,当地请了许多能工巧匠,集思广益商量对策。最终决定先用绳索连接两岸。然后在绳索上套入一个个竹筒。然后将准备好的铁环,一点一点的续到竹筒之中。然后对面的人拉动绳索将铁链一点点迁移到对岸。

但是重量极大的铁链。即使被拉到了对岸也依然在两岸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弧度。这样的弧度根本没发继续修建桥梁,更无法满足人们的通行要求。因此便在对岸修建一座大的转盘。将铁链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然后用十几个大汉推动转盘转动。每转动一扣便将铁链拉近一环。直至最后铁链的弧度满足桥梁通行的要求。才会将铁链钉死在对岸的桥台上。

就这样13根铁链才一一固定在了险峻的大渡河两岸。然后便是在铁链之间铺设横链。因此这才构成了一座铁索桥。当时铁索桥用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才修建而成,为了保证铁索桥的质量,当时的官员要求每一个工匠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每一个铁环之上。这便促使每一个工匠在制作和安装铁环是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否则等待他的便是性命之忧和牢狱之灾。

当时在大渡河上修建成功铁索桥的消息,通过当地官员上报到了朝廷。年过半百的康熙皇帝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十分的欣喜。感慨艰难的山区丘陵之地。从此也可以实现天堑变通途的愿望,沟通两岸的经贸往来。于是御笔题写了“泸定桥”三个字。

正是由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匠们将自己的名字打在铁环之上。才有了泸定桥300年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的奇迹。依然为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当地的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古人做事情的态度。

由此可见,无论是泸定桥的修建还是明朝南京城墙的修建。当一个工匠内心坚守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时,畏惧严刑酷法时,便能够诞生一个个工程上的奇迹。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dsdw.com/post/7193.html发布于 04-16

阅读
分享